為進一步提高“四史”學習質量,豐富“四史”學習效果,電氣學院黨委于9月27日中午12點30分,組織全院師生黨員集中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觀看愛國勵志電影《奪冠》,從體育強國視角洞見中國改革開放及其激發的深刻變化。
《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與中國女子排球隊聯袂主演,講述了中國女排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奮斗歷程和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這部電影前后用四場比賽層層遞進,展現了一場場振奮人心的勝利,串聯起中國女排三代人的傳承,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刻詮釋了中國女排一路拼搏、為國爭光,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精神力量,影片通過40年的風雨兼程的中國女排歷程,也進一步再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的形成過程。
女排是時代的記憶,正如“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頒獎詞所述,“幾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從不言敗,他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他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他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觀影結束后,廣大師生黨員感慨萬千,各黨支部紛紛進行線上線下的觀后交流,“這種電影形式的黨課,給了我強烈的代入感”、“以電影作為黨課的載體,不僅深入淺出、寓教于樂,豐富了學習教育的形式,效果入心走心。”同時也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將女排精神主動融入學校學院的各項發展中,從心眼里崇敬干事創業,人人爭做為中華之崛起拼搏的時代弄潮兒。(馮雯雯)
第一黨支部教工黨員杜娟:“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每個人不是因集體而存在,也不是為他人的期待而努力。作為我們青年教師,要實現自身的價值,要主動將自己的個人發展融入學校的發展,才能真正體現自身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
第三黨支部教工黨員王洋:看完后心情澎湃,有激動、有感動、有敬佩,更有肩上的責任。美國用計算機分析各隊技術數據、動作,而中國只能用高強度方式破題,艱苦訓練求勝,通過這種對比,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有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培養卓越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更加堅定執著……
第四黨支部學生黨員李金展:女排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永遠也不會過時的精神。就像每次女排比賽之前和對手說的“向你學習”。我們也要向女排精神學習,要把這種團結協作,不怕困難,無私奉獻的精神貫穿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第五黨支部學生黨員周海一:女排精神孕育并敲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戰鼓。隨著“兩個一百年”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我們逐漸擺脫了貧困,也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女排精神更加夯實了我們砥礪前行,攻堅克難的底氣。對我們青年一代來說,愛國主義與自強不息是長存的,在這次的全球疫情中,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舞臺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
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學生黨員李鑫:女排精神,不只是“為國拼命”,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深入學習了什么是女排精神,更是通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實現了體育強國的理念和目標,新一代“女排精神”其實更接近奧運“更快更高更強”的理念。
研究生第二黨支部學生黨員姚芝森:通過影片我們不僅要學習女排團結拼搏的精神,將這種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團結發揚光大。在女排發展的歷程中我也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建設體育強國的意義,作為一名研究生黨員,一定要學習專業本領,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而不懈奮進。
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學生黨員周顯利:作為當代黨員,我們更要學習女排精神,可以把女排經歷的種種比賽當成是自己干事創業上的種種困境,為了黨和國家人民事業,我們要敢想、敢做、敢當,學習女排精神,做我們時代迎難而上的勁草、真金。